桃花春水渌,新花一万枝,2022年3月11日下午,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专题活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专题报告在外语学院东6-118会议室举行。本次报告会由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学研究处、外语学院联合主办,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全校近50名师生与知名专家云端相聚。
讲座伊始,学校教研处处长郑春燕代表学校向本次报告会的两位主讲嘉宾表示感谢。她指出,为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深化“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积极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希望能推动“互联网+”技术与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等深入融合,带动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构建新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此,学校教研处以校院合作教师教学发展专题活动为抓手,为全校师生搭建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平台,本次活动首站为外语学院,特邀请外语界知名专家王海啸教授、董剑桥教授分享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创新,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助力。外语学院副院长赵佳感谢学校教研处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本次主讲的两位专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经验丰富,希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能促进外语教学及人文学科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贴近教育部“四新建设”和“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目标要求。
本次专题报告会由方富民老师主持。首先主讲的王海啸教授来自南京大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大学英语教学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他以《信息技术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为题,从“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引入,通过对比信息化和非信息化手段下大学英语教学,对教什么、谁在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教、怎么评这六个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梳理了信息技术视阈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课程设置、学习方法等多维转变,认为信息化教学促进了学习者语言能力、语言形式、思维及行动方式的深刻变化,对推动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变革有重要作用。
随后,江南大学董剑桥教授带来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适配与创新实践》报告,他是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报告从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入手,提出Rotation、Flex、Labs、Self-blended、Online driver五种模式。基于五种教学模式,分析了混合式教学的影响因素即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技术环境、解决问题、自身能力、管理体制,在后疫情时代,教师可将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创造出基于课程的在线自主化学习模式。针对高校需求,可定制式resource vs textbooks、teaching vs learning、pedagogy vs pattern、face-to-face vs解决方案,混合式教学要利用丰富的外语数据库,达到Tech Free,教学设计服务于有意义交往需求,实现师生与技术、线上与线下、内容与活动、课内与课外无界交往、融为一体。
报告会尾声的师生问答环节,与会老师们就如何快速掌握线上线下教学技能的进行讨论,两位专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给出中肯的建议。学校教研处处长郑春燕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两位专家都提到利用信息化个性化授课的问题,未来我们的教学将走向融合式教学,这对大家也是一种启发,教师可探索将课堂内容转移一部分到线上,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本次专题报告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