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大学新澳名校定向班2025年招生信息网!
陈刚教授讲座“英语标识译写规范谈——以译写队伍培训为实例”顺利举行
作者:齐天一胜 时间:2022-07-28

  2022年5月18日上午,陈刚教授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学子作了题为“英语标识译写规范谈——以译写队伍培训为实例”的学术讲座。陈教授为浙江大学翻译学教授,同时也是国家特级导游、英文译审,从事专职业口笔译40余年,拥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尤其深耕于旅游口笔译,出版80多本著作,旅游翻译及导译研究成果全国领先。讲座由卢巧丹老师主持。

1.jpg

  讲座伊始,陈教授首先抛出了几个热身问题。他从“国际化”的角度解释了公示语翻译的大目标。城市公共标识语是形象工程和城市名片,是把一个城市最终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首要条件之一。他特别指出:杭州城区和大杭州的标示语翻译水平还有待提高;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做好涉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适时正式出版首编《杭州市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导则》,以提升杭州及大杭州公共标示语的规范性、准确性、实用性、得体性及国际范。接着,陈刚教授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从四方面介绍了英语标示译写规范:公示语翻译简况回顾、英文译写者的基本要求、《译写导则》规范外词条使用原则和《译写导则》词条/篇章译写原则与方法。

  陈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公示语翻译的历史及发源。他指出杭州的公示语翻译实践及研究远早于国内很多地方。他在1983年主笔完成了英文版《杭州之旅》;1986年合作完成英文版《杭州旅游指南》;1992年合作完成An Incomplete Guide to Hangzhou;1996年完成英文版《西湖诗赞》。从90年代起他应市园文局之邀对西湖景区及其周边的公示语和景点介绍进行大规模的重译、修正和改进,为杭州公示语翻译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英文译写者的基本要求而言,陈教授指出专业译者的“专业化上岗要求”有证书要求,更有功底和学养要求,重点包括实践能力和实践研究能力,双语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同时还有双文化、杂学、博学、视野等,了解、熟悉、借鉴、批判性参考一线、准一线城市的译写规范等。他着重指出了《杭州译写导则》的地方特色,即“浙标”或“杭标”与“国标”的差异之处,并强调了英文译写要遵循国际规约以及“照搬,模仿,自创”的实操原则。在此,他对“高速公路”、“辅路”、“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疗养院”等做了个案分析,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

  谈及《译写导则》规范外词条使用原则,陈教授指出“译无定法,规范例外”。他特别强调要牢记国家形象这一准则。例如,20世纪80年代,北京人民大会堂有汉英公示语“禁止吸烟(No Smoking)”和“禁止吐痰(No Spitting)”。译文本身没问题,但要考虑到其特殊场合与国家形象,“禁止吐痰”的公示语不应当出现。又比如,要防止分类错误原则。公共场所中“厕所”的翻译有若干个英文对应词,最终选词要跟该厕所的具体情——如硬件设备等——相吻合,防止使用“高档”词汇翻译“低档”厕所。

  在《译写导则》词条/篇章译写原则与方法等方面,陈教授则通过案例的分析与同学分享。以“调节书库”、“社会科学”、“龙井古泉”、“葱包桧儿”和“莫邪塘”等为例,讨论了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涉及专业词汇、名词术语、词义喻义、习语搭配、句型文法、话语运用、逻辑思维、地方民俗及文化、历史背景及故事等。虽然公示语总体属于应用翻译,但在杭州这样诗情画意的天堂城市,不乏文学性较强的翻译情形出现,如楹联、诗词、软性广告、标语口号等诸多体裁。因时间原因,这些内容还需另择时间进行深入探讨。

  陈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极具启发性。他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讲授了英语标示译写规范,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通过翻译建设城市名片、构建中国话语权的重要性。


Copyright © 2018-2025 浙江大学新澳名校定向班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9185号-38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2413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无意间侵犯您的版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24小时内删除并诚恳的向您道歉。我们尊重您的版权,但拒绝恶意碰瓷式维权!